据赵桂苹研究员介绍,H/L比值和鸡的抗病抗应激能力负相关,团队前期以京星黄鸡为素材,构建了低H/L定向选育系,9个世代定向选择后,群体H/L值由0.5降低至0.25,群体遗传结构有所分化。研究发现低H/L选育系具有更强的抗沙门氏菌能力,但H/L如何调控先天免疫水平的遗传机制尚不明晰。通过构建F2分离群体,结合GWAS分析,鉴定到 PTPRJ 基因与H/L比值相关,并证明rs73679947位点CC为优势基因型。该位点变异位于增强子区域,相关位点突变后,增强子作用减弱,导致 PTPRJ 基因表达下调。 PTPRJ 基因低表达抑制下游 LYN 、 SHP1 、 SHIP1 等基因表达,导致对异嗜性粒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提高机体抗沙门氏菌能力。
鸡外周血巨噬细胞细胞是影响鸡H/L比值重要因素,且其吞噬作用构成了先天免疫的强大屏障。通过对不同鸡种巨噬细胞细胞功能比较分析发现,大骨鸡外周血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强于文昌鸡,且二者巨噬细胞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沙门氏菌感染、吞噬体等免疫相关信号通路。WGCNA分析发现,细胞代谢和氧化磷酸化信号通路与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相关。全基因组选择性清除分析显示,与巨噬细胞相关的 H2AFZ 等基因在两品种中明显分化。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2003-023-04559-x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59528152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941738/
日期:202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