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沙门氏菌病给家禽产业带来严重影响,并威胁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已有研究表明,肠道共生菌和短链脂肪酸(SCFA)在应对沙门氏菌定植和感染的抵抗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鸡、沙门氏菌、宿主微生物组、微生物代谢产物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仍不明晰。
研究人员通过对人工感染沙门氏菌后高低H/L鸡的盲肠转录组数据进行差异基因表达和动态发育基因分析以及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确定了与H/L、组织载菌量、丙酸盐和戊酸盐含量以及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等相对丰度相关的驱动基因和中枢基因是抵抗沙门氏菌感染的潜在候选基因和转录因子,包括EXFABP、CEMIP、FKBP5、MAVS等。此外,发现PPAR和氧化磷酸化(OXPHOS)代谢途径也分别参与感染早期和后期宿主对沙门氏菌定殖的免疫防御。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mdpi.com/1422-0067/24/5/4824
日期:2023-03-27